2 月 10 日 0 时起,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正式生效。

坚决斗争!中国如期实施对美关税反制

2 月 4 日,美国政府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 10% 关税正式生效。同一时间,中方立刻宣布了关税反制措施,于 2 月 10 日生效。

中方的态度很明确:

对美关税反制,如期实施。美方如若有其他行动,中方会继续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利益。

中方的态度,至少说明了两件事。

第一件,美方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

这在中方加征关税的领域上体现得十分清楚。

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公告,中方是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、液化天然气加征 15% 关税,对原产于美国的原油、农业机械、大排量汽车、皮卡加征 10% 关税。

也就是说,对美加征关税的商品主要集中在能源和汽车两项。

按照美方的说法,加征关税是为了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,保护美国的制造业。我们都知道,由于美国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,美国对全球贸易普遍存在逆差,中国也不例外。

而能源则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对华存在贸易顺差的领域之一。根据谭主计算,2024 年,美国在能源领域对华顺差为 1566.76 亿元。这就能看出中方反制的精准之处。

美媒也承认,美国能源对中国并非不可替代,中国可以从俄罗斯和中东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找到进口替代。

可能有人觉得,美国的能源不卖给中国,卖给其他国家也是一样,影响没有那么大。实际不然,长期以来,国际能源市场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贸易流向,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能源贸易关系。而贸易流向发生变化,会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就拿液化天然气来说,它就不是想卖给谁就能卖给谁的——液化天然气港口是需要特殊设计建设的,即便是有成熟的港口,其接纳能力也是有区间的。

第二件,中国需要世界,世界也需要中国。

经过上一轮中美经贸摩擦后,中国应对贸易战的经验与能力都有提升。

2018 年,中美货物贸易总额为 6335.2 亿美元,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为 3233.3 亿美元,2024 年,中美货物贸易总额为 6882.8 亿美元,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为 3610.32 亿美元。

这组数据,体现出了中美经贸关系的韧性。与此同时,双方之间的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。

根据相关数据统计,相较于 2018 年,2023 年美国对华出口中,诸如运输设备等产品份额明显下降,大量的出口份额被农产品和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所取代。

初级产品,意味着被替代性很强。如果美方执意升级贸易摩擦,要打贸易战,那在中方坚决反制之下,届时,美方的损失会更大。

中国的底气,不仅来自于中美双边经贸。

过去几年,美方拉拢盟友对华 " 脱钩断链 ",意图打压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。

数据显示,过去 7 年,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国仍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国。

最新数据显示,到 2023 年中国占世界出口份额达到 14.2%,这个数字比 2018 年贸易战开始前还上升了。

这说明,我们的出口市场越来越多元,我们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联系,越来越紧密。

中国需要世界,世界也需要中国,这是中国应对贸易战的底气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