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春节期间,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以“低成本+开源”模式掀起全球性科技浪潮,不仅以日活用户突破2000万、登顶全球140国应用商店榜首的成绩刷新行业纪录,更在技术路径、资本市场和社会应用层面引发多重震荡。

DeepSeek的技术成果被认为是中国AI行业的一次重大突破,标志着中国在全球AI领域从“跟随者”向“创新者”的转变。DeepSeek到底有多强?高薪招兵买马的背后,人工智能专业还是香饽饽吗?

当地时间2025年1月27日,美国股市开盘后出现大幅下跌,其中科技板块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。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(NVIDIA)股价历史性暴跌,一度下跌近17%。英伟达市值一日内蒸发近6000亿美元,创下美股单日市值损失的历史纪录。

市场分析指出,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来自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的最新技术突破,其发展势头对美国科技行业的传统优势地位构成了挑战。

DeepSeek对股市的“冲击波”延续至春节后A股市场。在蛇年首个交易日,DeepSeek概念股表现异常抢眼,多支相关股票强势上涨,成为春节之后的首个亮点。

根据腾讯自选股数据显示,截至收盘,飞利信、拓尔思、每日互动、竞业达等多支股票纷纷涨停,市场资金对这些股票的追捧热情高涨。此外,其他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相关的概念股也表现活跃,市场情绪明显升温。

这股“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”,正在打破美对AI话语权垄断,搅动着科技圈。

根据移动应用分析机构Sensor Tower的研究,自1月28日以来,DeepSeek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Android Play Store美国区的下载量一直位居榜首。数据显示,这款应用在短短18天内的下载量达到了1600万次,几乎是OpenAI的ChatGPT首次发布时900万次下载量的两倍。

1月20日,DeepSeek正式发布了开源强推理模型DeepSeek-R1,该模型在性能上对标OpenAI-o1正式版,在成本上却有显著优势。

DeepSeek官方文章显示,DeepSeek-R1在AIME2024(美国数学邀请赛)上以79.8%的成绩,高于OpenAI-o1-1217的79.2%。

在MATH-500(不同难度的竞赛数学问题的基准)上,它获得了97.3%的惊人成绩,表现与OpenAI-o1-1217相当,并明显优于其他模型。

在编码相关的任务中,DeepSeek-R1在代码竞赛任务中表现出专家水平,在Codeforces(在线编程竞赛平台)上获得了2029 Elo评级,在竞赛中表现优于96.3%的人类参与者。

对于工程相关的任务,DeepSeek-R1的表现略优于OpenAI-o1-1217。

最新面世的DeepSeek-R1,API服务定价为每百万输入tokens 1元(缓存命中)/4元(缓存未命中),每百万输出tokens 16元,输出API价格仅仅只有OpenAI o1的3%。

这意味着DeepSeek-R1在成本上更具优势,对于开发者来说,使用DeepSeek-R1的成本会更低。

这不是DeepSeek第一次举起“价格屠刀”。

在去年5月,DeepSeek已经带着开源第二代MoE大模型DeepSeek-V2,顶着“价格屠夫”、“AI界拼多多”的称号一炮而红——性能比肩GPT-4,但定价上每百万token输入0.14美元(约合人民币1元)、输出0.28美元(32K上下文,约合人民币2元),仅是GPT-4的近百分之一的水平。

DeepSeek是怎么做到的?在大模型 API 的使用场景中,用户的输入有相当比例是重复的。基于此,DeepSeek 启用上下文硬盘缓存技术,把预计未来会重复使用的内容,缓存在分布式的硬盘阵列中。如果输入存在重复,则重复的部分只需要从缓存读取,无需计算。该技术不仅降低服务的延迟,还大幅削减最终的使用成本。

专业人士表示,大模型定价的持续走低有望带来更快的商业化落地,进而会衍生出更多的微调及推理等需求,将逐步盘活国内AI应用及国产算力发展。

从国内整体大环境来看,2024年,国内大模型能力进步显著,研发能力不断增强。多家AI模型也凭借有限资源在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

不仅仅是DeepSeek一家,比如,李开复的初创公司零一万物成立八个月就成为独角兽公司,2024年创造近1400万美元收入,其模型训练成本仅为300万美元,远低于GPT-4的8000万到1亿美元。阿里巴巴的千问也大幅降低了大型语言模型的成本。

中国AI研发能力已居世界前列,国内外大模型能力差距被不断缩小,迎来竞争新格局。

DeepSeek爆火,相关岗位工资也成为热议的话题。在招聘网站上,DeepSeek放出了多个职位,涵盖客户端研发工程师、深度学习研发工程师、全栈开发工程师等不同职位,薪资水平大多在30-60k·14薪,岗位要求为本科。

人工智能工程师的薪资高不是个例。《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》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企业招聘薪酬榜单显示,人工智能工程师位于榜首,平均月薪为 21930 元。相关岗位,比如芯片工程师、软件研发、通信及硬件研发等也位居高位。

AI行业对深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着迫切需求,人工智能相关岗位,学历越高招聘薪资就越高。

据一份基于6000万份招聘数据的研究报告,2023-2024年上半年,要求博士学历的人工智能相关岗位,给出的平均年薪高达34.6万元;硕士的平均年薪为25.4万元,相差9.2万元;再到本科、学历不限,平均年薪都会低一个数量级。

欲赚高薪,先承其重,薪资越高,责任越大。高学历的岗位,通常意味着,要成为前沿技术突破的带头人,或是在实际产品研发中的领头羊。

相对来说,高学历需求的岗位也是凤毛麟角。招聘博士的人工智能岗位只占0.94%,硕士占8.16%,本科和学历不限则占到90.9%,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。

由于人工智能专业设置时间较短,人才培养尚未形成较大规模,目前人工智能相关岗位主要依靠计算机、电子信息类传统专业支撑。

数据显示,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本科毕业生中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占比达41.1%,电子信息专业背景占比为12.1%,自动化类占比8.8%。

近年来,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千行百业,我国人工智能人才供需比例失衡的现象还在逐渐扩大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2月,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.49亿人,占整体人口的17.7%。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19个新职业,其中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。行业报告预测,到2030年,中国AI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。

DeepSeek的崛起,是一场全球AI话语权的转移,也为全球市场多元化提供了新发展,更为大众提供了新机遇。